2015/10/13
2015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以表彰她發現青蒿素,顯著降低了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的研究成果被諾獎肯定,不僅是為中藥點亮了國際化未來,更重要的是突破了傳統中藥煎熬法,推動藥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也促進了中藥標準化的探索。

中藥難以標準化,一直是中藥發展的主要瓶頸。一方面,一種中藥就含有幾百上千的成分,每種成分均難以量化分析,而復方藥由上十種中藥混合在一起,加工處理時這些物質又可能發生復雜的化學反應。一直以來,中藥生產一定程度上處于“混沌”狀態,只是憑借藥方的效果給予產品定性,在內部結構上和生產過程中少有定性、定量。另一方面,隨著自然環境的改變,傳統中藥煎熬法的弊端越來越突出。除了中藥原材質量參差不齊直接影響藥效的發揮之外,傳統的煎熬法已無法將中藥中殘存的重金屬成分去除,甚至讓中藥帶來了新的副作用。
除了屠呦呦等國家科研工作者多年對中草藥提取的研究,廣東分子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周粵生先生帶領科研團隊人員,經過多年研發首創的“植物有效成分高效分離純化技術集成系統(PLEESIT)”——植物分子純化技術,更是對藥食同源植物的有效成分提取以及中藥標準化研究有突破性進展。植物分子純化技術,創造性的采用了恒低溫連續提取、多級膜分離和純化、定量標準拼配、真空低溫重組結晶等生產方式,以分子級的技術祛除植物原材農殘重金屬等有害或無效物質,保留有益的有效活性成分,同時,通過對指紋圖譜技術的利用,實現植物原材有效組分定量拼配,確保有效組分含量穩定可控,創造性地實現了藥食同源中藥的量化標準化,對實現中藥量化功效,讓中藥走向世界、造福于人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傳統的中藥提取工藝,大多采取煎煮的方法把活性成分提取出來,或者通過粉碎打粉壓片,但是熬煮或者打粉過程產生的高溫又加速了活性成分的氧化和降解,而且因為沒有實現破壁,提取效率低。而分子態的技術是冷水萃取,能夠最大程度的降低活性物質的氧化和降解,保持應有的營養和保健功能。
其次,分子態采取的生產工藝全程通過物理手段,無需添加任何化學試劑,真正實現零添加。分子態利用“恒低溫物理細胞破壁技術”,讓植物細胞在激流反復地沖擊和剪切作用下破碎或爆裂,活性成分充分釋放,在低溫狀態下有效保護植物活性成分;再通過“多級膜分離技術”,能選擇性地去除原材料中無效或有害的物質。經SGS檢測,分子態的產品農藥殘留、重金屬零檢出;同時“真空低溫重組結晶技術”在真空負氧環境中進行低溫重組結晶,確保植物的活性成分不被氧化、不降解流失、不被細菌污染,同時保留原材的天然原香,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形態呈天然結晶狀,具有100%速溶于水、無殘渣的特點,更容易被人體充分吸收。
最后,對于天然植物來說,尤其是野生的天然植物,組分容易受很多外部環境條件的影響,例如氣溫、降水、生長的土壤、采摘和粗加工的工藝等等。而分子態所有的提取純化工藝都是基于對天然植物中的各種組分含量進行分析,定制化地優化,并建立個性化、定量化的工藝條件,根據健康需求指標定量拼配產品,革命性地實現了植物提取產品的量效關系,最終達到分子化食品、藥品和保健精華的3C(Clear,Clarify,Customize)標準,實現分子化食品、藥品和保健精華生產的標準化產業化。
如果說此次屠呦呦的獲獎,為中藥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那么分子態的技術必將帶領天然植物提取和藥食同源分子中藥產業在標準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之道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