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4/1
新華08網廣州11月3日電(記者王攀 唐雪戀)食品是正在舉辦的廣交會三期中的重要參展行業。記者在廣交會展館了解到,近年來,由于國內食品安全問題屢屢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海內外采購商在食品交易中均表現出對食品質量的強烈關注,不少國內食品企業因此面臨信任危機。不少食品出口企業表示,其正積極通過提高產品質量來打破冷遇、開拓市場,將眾多高品質的中國特色食品推向世界。
食品安全成采購商關注焦點 中國企業遭遇信心危機
在保定市三源食品包裝有限公司展位前,一位新西蘭采購商看了好久,最終還是離開了,沒有留下名片。該采購商說:“在新西蘭,人民感覺中國食品不安全,有點抵觸。”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進出口事業部區域經理任濤告訴記者,很多歐洲大客戶直接說:“中國造的,我們不用。”
“安全是食品的底線,營養和健康是更高的追求,現在的市場和行業情況下,品牌食品還是比較能讓消費者放心。”一位馬來西亞的采購商說。
頻頻爆出的中國食品安全事件,不僅讓國人的安全感下降,也影響食品外貿企業出口。
農業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份,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1289.4億美元,同比增16.5%。其中,出口453.4億美元,同比增4.2%;進口836.0億美元,同比增24.5%。貿易逆差為382.6億美元,同比擴大61.9%。
除了食品安全事件令中國企業遭受冷遇,一些國家的雙重標準也將中國企業拒之門外。安徽安糧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果菜部經理張國軍告訴記者,日本對食品進口實行肯定列表制度,列表上對進口食品的農殘、重金屬等指標都遠遠嚴苛于本國產品。
過硬質量打破冷遇 食品企業積極面對挑戰
為達成出口,中國食品外貿企業在逆境中直面挑戰,通過獲得認證、嚴格質量標準、品牌維護、深加工等方式,切實提高食品質量和認可程度,從而更好地開拓市場。
“過硬的產品質量才能打消采購商的偏見,國內還是有很多有良心、對自己產品質量負責的企業。”三源食品的工程師袁軍告訴記者,公司的產品質量十分可靠,取得了澳洲等多個國家的相關認證。
在荊州市星都食品罐頭有限公司展位的墻壁上,IFS、FDA、BRC等數個專業認證標志非常醒目。總經理徐彬告訴記者,每個認證都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取得,其中IFS和BRC需要從原材料來源、生產過程、產品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檢驗,有一套完整的追溯體系。“這些認證是我們打開市場的敲門磚。”
安琪酵母的任濤告訴記者,安琪的干酵母市場占有量亞洲第一、國際第二,這一定程度上是源于公司對產品質量近乎“嚴苛”的要求,但凡有丁點兒不符合標準的,絕不出廠。公司90%以上的出口為自主品牌,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合法注冊,每年花費100多萬人民幣維護品牌的合法性。
安徽安糧的張國軍說,在安糧,深加工是公司促進外貿發展的方法之一。通過對食品的深加工,一方面提高附加價值,應對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可以在深加工過程中,進一步剔除不符合標準的部分,讓產品質量更過關。“現在深加工產品占我們出口額的20%左右,上升空間還很大。”
特色食品世界共嘗 重塑形象恢復信心
食品出口企業紛紛表示,中國食品要重塑良好形象、恢復國外市場對中國食品的信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關鍵是要品質過硬,信心危機才會逐漸消除。記者在廣交會展館內了解到,眾多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食品,通過廣交會這一平臺走向世界,受到國際市場的歡迎。
在甘肅儲恒源展位前,60噸大棗當天成交。一位來自東南亞的采購商贊不絕口:“紅彤彤的大棗格外誘人,非常甜。”經理馬曉軍高興地向采購商推薦他們的產品。“小口大棗曾是古代朝廷的貢品。今年甘肅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甘肅儲恒源將小口大棗帶到廣交會,讓優質大棗銷往世界。”
中國最大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北大荒集團首次亮相食品展區,集團旗下九三糧油工業集團、完達山乳業、北大荒豐緣集團等8家國家級產業化龍頭企業參會。本次參展的北大荒綠色、特色有機食品達7大類90多個品種。綠色理念、雄厚資源和過硬的品質牢牢吸引了眾多采購商的眼球,詢價、訂貨、簽單的客商絡繹不絕,開展前兩天意向成交已達1200萬美元。
在食品館茶葉展區,正源華茶(中國)有限公司的展位裝修別致,吸引了諸多不同膚色、語言的采購商駐足。正源華茶的董事長周粵生介紹,為保證品質,公司采用原生態茶場種植的純天然優質茶葉為原料,利用多級膜分離和純化技術,有效降解和濾除農殘等有害物質,獲得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備案。沙特阿拉伯、馬來西亞、西班牙和委內瑞拉等多國采購商對公司不同品種的茶葉十分感興趣,購買意向明確。
參展的安徽歙縣薇薇茶葉有限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茶葉出口2379噸,同比上升847%。該公司的負責人表示,能夠在逆勢中取得突破,主要是產品質量穩定,滿足了目標市場的需求。